• 中國獲獎作品 | 一年一度的景觀屆奧斯卡ASLA,又拉開了帷幕

    作者:河南祥瑞機器

    發布時間:2019-08-01

    2020ASLA公布\x0d\x0a一起來看中國獲獎作品

    點擊“蘆葦景觀”關注,了解更多精彩

    一年一度的景觀屆奧斯卡

    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ASLA)

    又拉開了帷幕

    一起來看中國設計

    ASLA 2020綜合設計類榮譽獎 

    (Honor Award, General Design)

    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

    在三亞市中心

    短短三年的時間

    昔日的硬質河岸和臭水河

    已經成為今天生機勃勃的

    紅樹林生態公園

    生態與藝術有機結合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她原本是

    一片混凝土防洪墻內的荒蕪土地

    如今

    恢復了紅樹林樹苗11萬株

    恢復植被種類33種

    △ 場地現狀,2016年4月

    △ 施工中,2017年4月

    △ 如今的紅樹林生態公園

    在這片525畝的土地上

    原本計劃建造7棟22層的酒店

    2015年

    三亞市委市政還景于民

    置換項目用地

    將她改成了城市生態公園

    針對城市發展中遺失的綠地

    土人設計提出改善方案

    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

    恢復重要的紅樹林生態功能

    創造人類、動物、植物共同發展的空間

    打造多樣性紅樹林生態空間

    原先隨處可見的建筑廢料與垃圾

    通過設計師的“填-挖”

    塑造成了她獨有的面容

    指狀相扣的紅樹林混交林島

    在這片建筑密集的城市中

    自在呼吸

    曾經9米的高差

    讓城市人一度遠離水岸

    如今

    一系列梯田臺地和生態廊道

    凈化了水流

    更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精心布置的景觀盒子

    點綴在林間景美幽靜的位置

    為游人創造最佳觀鳥視野

    這里每一棵樹的故事

    都藏在它獨屬二維碼的背后

    等你一一揭開

    景觀設計師創造的

    從來不僅僅是

    短暫歇腳、淺淺賞景的去處

    他們所協調的

    是人類與自然的需求

    是根植于土地的

    生存與藝術

    ASLA 2020綜合設計類榮譽獎 

    (Honor Award, General Design)

    △總平面圖

    △場地現狀

    規劃范圍內的采石場多達6個(后來又增加到7個)

    1 號采石場——落霞池

    △1 號采石場設計前狀況

    設計后

    △水竹居的底面是一個浮平臺,以適應水位的變化

    △落霞池水竹居及遠處的園博園賽歌臺及清泉閣

    △在采石坑一側的平臺可以欣賞巖石和瀑布

    △水竹居的地面、柱子和折板屋頂構成了一個寬闊的框景,將石壁和瀑布納入其中

    △水竹居建筑屋頂從采石場的豁口一直延伸到池塘邊緣

    △水竹居是觀賞崖壁與瀑布的佳處

    △水竹居內部

    △透過花叢看水竹居

    △水竹居施工過程照片

    2 號采石場——水花園

    △2 號采石場設計前狀況

    設計后

    △水花園的空中的木盒、觀景平臺和巖壁

    △連接崖頂和山腳的階梯是水花園采石坑內重要的景觀構筑

    △連接采石坑頂和坑底的構筑物成為花園中的視覺焦點

    △在木盒的盡端可以俯瞰花園

    △木盒與巖壁

    △穿越于植被叢中的之字形鋼格柵棧道

    △高低曲折的路徑帶給游人豐富的體驗

    △水花園施工過程照片

    3 號采石場——巖石園

    △3 號采石場設計前狀況

    設計后

    △巖石園入口是種植仙人掌和多肉多漿等沙生植物的幾層臺地

    △臺地景觀吸引人們進入花園

    △巖石園設計的靈感來自周圍的崖壁與石縫中生長的植物

    △臺地和坡道

    △蜿蜒的路徑吸引人們漫步在花園中

    △跨越溝谷的小橋

    △巖石園展現那種在瘠薄土壤上頑強生長的植物的景觀

    4 號采石場 ——峻崖潭

    △4 號采石場設計前狀況

    設計后

    △峻崖潭全景

    △水渠棧橋聯系了峻崖潭和水花園

    △從高處的平臺可以俯瞰峻崖潭

    △觀景廊的設置使峻崖潭的空間更完整

    △潭水,陡崖和觀景廊

    △一段轉折階梯引導人們進入觀景廊

    △觀景廊正對著險峻的崖壁

    △觀景廊依山就勢立于采石坑邊緣

    △從觀景廊內側的帶形窗看對面高聳的崖壁

    △觀景廊內部空間相對封閉和幽暗

    △從觀景廊透過門洞看對面的危崖

    △楔形平臺懸挑在嶙峋巖石環繞的碧水深潭之上

    △曲線棧道與對岸高處的觀景廊相呼應

    △棧道從兩側山石間的豁口穿過

    5 號采石場 ——飛瀑湖

    △5 號采石場設計前狀況

    設計后

    △不同高度的棧橋穿越水面和樹林 . 引導人們進入采石坑內部

    △飛瀑湖中的棧橋

    △棧橋引導人們進入采石坑內部

    △棧橋穿越水面與樹林

    △兩片開采深度較淺的區域被抬升到水面之上,種植喬木形成水上叢林

    △跨越水面的棧橋

    △深入采石坑內部的棧道

    △不同高度的棧道和平臺提供了不同的觀賞角度

    6 號采石場——臺地園

    △荒涼破敗的采石場轉變為了浪漫絢麗的花園

    △6 號采石場設計前狀況

    △階梯狀的臺地滿足了不同植物生長的土層厚度的要求

    △花園與原有機械形成有機的整體

    △道路在不同高度的臺地花園中蜿蜒穿過

    △臺階和坡道提供了不同平臺之間的垂直交通

    △原有的制砂機械與專門設置的場地工業歷史介紹標識牌

    △保留的機械融于花園的景觀之中

    △路邊愜意的休息座椅盡顯花園輕松休閑的氣氛

    △生機勃勃的植物與銹跡斑斑的機械形成有趣的對比

    △采石場的崖壁成為臺地花園的背景

    △道路和場地穿插在原有高架傳送帶的下方

    7 號采石場 ——雙秀園

    △7 號采石場設計前狀況 

    設計后

    △臨水小平臺與山上的環形棧道相呼應

    △雙秀園入口道路與棧道立體相交

    △架設在山坡上的環形棧道

    △雙秀園展現了采石坑植被自然恢復的過程

    △臨水小平臺上可以體驗水石相映成趣的景觀

    ASLA 2020城市設計類榮譽獎 

    (Honor Award, Urban Design)

    廣州永慶坊城市改造設計

    緣起

    永慶坊位于老廣州的核心地帶,恩寧路。這條老街在晚清開埠的時候曾經是南部中國的經濟核心區域。在解放后恩寧路逐漸破敗,榮光不在。近年來,恩寧路的主街被逐漸開發成了老字號一條街主打文化旅游。雖然主街成了旅游景點,但是兩側的小巷以及周邊的社區仍然是一個無人問及的貧民窟。

    我們的項目正是其中一個老街區的改造,恩寧路99號永慶大街。永慶大街的區位十分優越,緊鄰恩寧路主街,背靠著名的粵劇歷史博物館。街區內部有汪精衛的故居、李小龍的祖居等歷史老建筑。在新的舊改中,星巴克體驗店將會引入這個老區。同時,萬科在舊建筑的廢墟上建成了萬科的創業中心、青年旅社以及兒童早教中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項目開發,原有住戶并不像一般的城中村改造一樣拆除回遷,而是有一大半的原住民選擇留在老的社區。所以,我們在永慶坊的公共空間設計將會面對一個最為獨特的議題:新的舊城改造如何讓新的業主與老的居民“永慶.共生”。另外,如何有效的利用大規模拆遷產生的廢料也是我們此次設計的重點。

    總體設計

    未來的永慶坊,老民居、老商鋪、歷史建筑、星巴克咖啡店、創業營地和早教中心的建筑各有不同、風格多樣,公共空間的設計顯得極為重要。如何將這些獨特的建筑物連接起來呢?公共空間的節點如何營造才會成為一個吸引人氣又不影響原住民的地標呢?

    為了解決場地問題,我們將復雜的場地分成了三個系統:流線系統、文化節點系統以及自然節點系統。流線系統通過獨特的歷史鋪裝連接不同的建筑物與周邊的社區;而文化節點系統則形成人們聚氣的所在;空中自然節點系統在屋頂營造了一個綠意盎然的空間。

    同時,我們有效的利用了場地的廢料,如:瓦片、青磚、麻石,以及木材,并將它們變為景觀元素,變廢為寶。

    為了統一場地的風格,景觀設計需要一個靈魂貫穿始終。我們的靈感來自于恩寧路錯落的坡屋頂。為什么不把這個獨特的元素"剪下來"呢?"剪"不但形成了獨特的標示系統,"剪"還營造出四個重要的節點空間:歷史剪影大瓦墻落水、節慶剪影木階梯、休閑剪影屋頂花園,以及人物剪影李小龍祖居入口花園。

    分區設計

    1. 木階梯

    ▼ 樓梯的燈光細節

    2. 大瓦墻落水

    3. 李小龍水景 

    ▼ 細部設計

    4. 屋頂花園

    5. 標示系統

    同時,我們還為場地設計了一整套景觀標識系統,將信息剪切到了場地系統之中:

    ▼ 夜色中的永慶坊,豐富的活動

    即點擊鏈接了解蘆葦景觀品牌故事

    注:本文來源于易楓達景觀和景觀之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注明。內容僅供交流學習,不做任何商業用途, 如有侵權請聯系后臺刪除。投稿請將稿件發送至.www.csir.com.cn;或添加(電話)0371-67772727。

    推薦閱讀

    (向上滑動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蘆葦精品課程與活動回顧華中花境公益論壇東南花境論壇西南花境論壇華南花境發展論壇第二十季花境實訓營(深圳)第十九季花境實訓營(深圳)第十八季花境實訓營(成都)第十七季花境實訓營(北京)第十六季花境實訓營(武漢)第十五季花境實訓營(金華)第十四季花境實訓營(成都)園林植物造景與落地把控高級研討班(福州)園林植物造景與落地把控高級研討班(北京)

    喜歡我們,可以點“在看”哦!

    聯系我們

    欄目:新聞中心

    文章地址: https://www.csir.com.cn/news-rndimg/rndimg.html

    咨詢反饋
    掃碼關注

    微信客服

    返回頂部
    www.s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