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勞模裴維勇:勇于"亮劍"的機械巧匠
作者:河南祥瑞機器
發布時間:2019-08-12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鐵四局二公司裴維勇獲評全國勞動模范。裴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鐵四局二公司裴維勇獲評全國勞動模范。
裴維勇,中鐵四局二公司高級技師,“裴維勇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30多年來,他和同事們一起攻克了20余項技術難題,推廣先進操作法10余項,研發的“高穩定性的雙斜塔式斜拉橋”“新型螺旋式洗石機”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攔路虎”的新克星
“無論遇到多么強大的敵人,都敢于亮劍,善于斗爭。”裴維勇最欣賞電視劇《亮劍》中的李云龍。
2006年,位于銀川的太中銀鐵路黃河特大橋基礎施工遇到了流沙,成為阻礙施工進度、影響施工安全的“攔路虎”。裴維勇當時是一名吊車司機,主要負責鋼板樁、鋼護筒的安放施工。流沙影響工期,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為了解決問題,他跑遍臨近工地,觀摩別人的施工方法,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再對比翻閱專業書籍,最終設計出鋼板架,將原來需要兩臺吊車的鋼板樁喂樁減少到一臺,降低了大型設備集聚帶來的安全風險,提高了功效。針對流沙淤泥造成的鋼板樁施工難問題,他和工友通過提前清理鎖扣處淤泥等雜物,并涂抹黃油,有效防止了鋼板樁縮合不密實、安裝速度慢等問題,提高了施工效率。
2009年8月,杭州東站擴建工程開工,負責鋼筋籠吊裝作業的裴維勇發現,27米的鋼筋籠分2節單鉤吊裝,鋼筋籠很容易變形,有時還會徹底報廢。他經過仔細研究,最后建議改成3節,用吊車大小吊鉤配合的方法吊裝。方案實施后,不僅解決了原來吊裝方式存在的質量隱患問題,還加快了鋼筋籠安裝速度,使合格率達到100%、優良率達到98%,節約了約200萬元的人工費。
老“專家”遇到新問題
近十年來,中國基建迎來新一輪現代化改造升級,信息化、智能化被廣泛應用到行業各環節。已經年近半百的裴維勇,也面臨著知識和技能迭代的考驗。
在負責織(金)畢(節)鐵路攪拌站工作中,站長裴維勇就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
“原來的混凝土生產主要靠經驗,人指揮設備;現在全是信息化、自動化,人受制于設備。”面對知識和技能的鴻溝,裴維勇利用工作間隙的每一分鐘,全身心撲到知識能力更新上,惡補攪拌站信息化相關知識。同事們看到裴維勇經常跟在前來調試的工作人員后面,耐心看,詳細問,把每一個環節、每一處響應機制都搞清楚、弄明白,回來再反復琢磨。很快,他就系統掌握了攪拌站信息化運行的原理,不但能夠循著原理減少和避免報警次數,還帶領其他管理人員對信息化條件下攪拌設備的各處響應部位進行優化改造。他對涪秀、哈牡、玉磨等鐵路項目的攪拌站不斷進行小改小革,提升了稱量系統的精度,延長了攪拌站皮帶輸送系統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混凝土的質量和穩定性,降低了攪拌站的噪音污染。
創新精神有了新傳承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017年,在中鐵四局二公司工會的支持下,裴維勇組建起“裴維勇勞模創新工作室”,通過組建創新平臺,把他在創新創效中的研發優勢放大。
團隊成立后,裴維勇帶領大家圍繞施工中的重點、難點環節,開展了一系列技術革新、設備改造、管理創新和課題攻關等探索實踐活動,取得了多項成果并在現場應用。工作室研發的“具有高穩定性的雙斜塔式斜拉橋”實用新型專利,通過在雙斜塔式斜拉橋上設置了支撐結構和斜桿,極大地提高斜拉橋的整體穩定性,增加了主梁的抗扭剛度和懸索橋的抗風能力,有效地延長了斜拉橋的壽命。研發出的“新型螺旋式洗石機”實用新型專利,通過振動式洗石機將原材料在噴水管下不斷振動、翻轉、翻滾,使原材料脫水、清潔效果好,輸送快捷,節約了人力物力,該成果在石(家莊)濟(南)鐵路、蘇(州)(無)錫常(州)太湖隧道等項目得到了推廣應用。“裴維勇勞模創新工作室”被中國中鐵工會授予“五星級勞模創新工作室”。
35年來,裴維勇先后參建過京九、武廣、太中銀等25項國家重點工程和“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工程,其中京九鐵路阜陽樞紐榮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武廣鐵路客運專線新廣州火車站榮獲全國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獎,瀏陽河隧道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他個人分別被安徽省、江蘇省、蘇州市授予“十大能工巧匠”“企業首席技師”“高技能突出人才”稱號。2019年9月,裴維勇被國資委授予中央企業“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